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全域停车智治形成“短停快走”文明畅行风尚 | |||||
| |||||
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整体智治、协同共享为理念,聚焦停车困难和资源闲置并存的矛盾,以停车资源供需适配为核心,率先在嘉兴市推行全市停车智治模式。通过整体规划、统筹利用、市场管理、智能服务、分级监管,盘活并释放停车资源潜力,统筹车位数量和收费管理范围均居嘉兴首位,全市短停快走、合理使用的停车习惯逐步形成,有效破解停车难、停车乱问题,提升静态交通秩序和群众满意度。截至2023年1月,中心城区停车周转率由2020年2以下提升至5.8,商贸等车流密集区域达到9.05,违停举报2022年较2021年下降29.5%,较2020年下降48.3%。 一是全市统筹优化资源布局。根据机动车公共停车资源、群众出行需求及城市建设规划,绘制全市停车“一张图”。按照合理建设、统筹调度为原则,普查并逐步归集全市停车资源,建立停车数据库。并以大数据为依据,增强市级规划和指导。启动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编制,在群众反映集中区域增设公共泊位,调整部分存在隐患或不合理车位,整体优化停车资源。2022年增设市区公共停车位2053个,截至2023年1月,纳入市级停车管理平台1438个停车场(库),共计停车泊位195037个,为嘉兴最多县市,其中公共收费停车泊位约2万个,错时停车位4764个,错时停车位利用率最高达100%。 二是市场运营撬动资源流动。推广全域停车收费管理模式,由公共区域统一收费管理向产权区域自行收费管理拓展,由市区中心城区逐步向城郊结合部、工业园区、乡镇等延伸,停车资源市场化建设运营覆盖范围为嘉兴各县市区最广,破解长期占用、资源破损等管理难点。修订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办法,对免费停放时长、计费周期、最高限价进行阶梯化调整,创新增设新能源车、公立医院、体育文化场馆、景区等优惠方案,同步优化停车信息查询、自助缴费等停车服务,积极引导群众逐步适应短停快走,合理使用资源的习惯。停车管理信息平台目前已将海昌街道18个公共停车场(库)、长安镇2400个停车位纳入收费管理,中心城区停车周转率较2020年提升191%以上。 三是科学监管保障资源利用。针对有位不停、“僵尸车”、设置占车牌等现象,实行停车秩序分级监管,依法引导停车资源物尽其用。对智能抓拍当日首次违停,扩大容错短信提醒,限时10分钟整改,对多次违停充分利用车载移动抓拍、线上、人工巡查等方式,严格实施处罚。设置30条违停严管路段,较其他路段不执行容错提醒。定期清理占用车位的废旧车辆。在执法整改中积极普及中心路段30分钟、一般区域45分钟免费停车政策,引导群众充分最大化利用停车资源。2022年以来发送容错提醒14.1万起,行政处罚率下降近60%,释放废旧车辆、私占车位等停车资源357处,违停发现率下降28.6%。实行45分钟免费的公共车位收费率仅为9%,91%车主满足短时办事停车需求。 | |||||
![]() ![]() | 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