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
> 工作动态 > 执法动态

“综合执法进小区”做强基层社会治理“最后一公里”


发布时间:2021-02-22 16:31作者:海盐县局信息来源:市综合执法局浏览次数:

近年来,海盐县综合执法局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,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,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”,以“四个平台”下沉为抓手,更加注重前置服务、源头管理、执法保障、常态长效,推行“综合执法进小区”,试点创新治理模式,构筑基层治理“桥头堡”,打通“神经末梢”,助力打造管理有序、服务完善、环境优美、生活便利、文明祥和的城市社区。

一、“综合执法进小区”试点做法

按照“县局牵头、属地落实、齐抓共管、分类推进”的工作思路,以“综合执法进小区”为抓手,以综合执法队伍再下沉为切入点,选取武原街道为试点区域,通过构建“三集成、三转变”机制,进一步破解城市管理难题。

一是立足主职主业,变“被动处置”为“主动治理”。重点围绕小区内乱搭乱建、破坏绿化、不文明养犬、乱堆乱放等违法行为,切实发挥县综合执法局在行政执法和城市管理中的职能作用。在日常巡查工作中,与居民零距离沟通交流,与物业公司、社区对接互动,发挥前站优势,及时解决各类困难问题,实现由“问题找上门”向“上门找问题”转变。同时,还会同社区(村)、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防汛防台抗旱防震减灾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。

二是集成专项行动,变“零星管理”为“整体治理”。紧扣镇(街)中心工作开展专项攻坚行动,深入网格一线,在污水零直排、违建即查即拆、老旧小区改造和破墙开店等专项行动中,以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网格模式,充分展现强大“扫雷”和数据信息采集汇总功能,全力助推中心工作。

三是集成综合执法,变“单一执法”为“系统治理”。综合执法队伍沉到基层一线,深耕精细化管理,保持高压态势,在安全生产、市容市貌、环境卫生和违法建筑等领域开展执法查处。不断探索深化与社区、镇(街)、部门间的日常巡查和执法联动机制,形成工作合力。

二、助推中心工作成效

一是服务有温度。严格落实“721工作法”,实现服务为主、管理为辅、执法兜底。定期开展走访活动,做好普法宣传和民意收集,细化日常巡查日志和问题记录,按照职能清单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、应急救援、维护稳定等工作。累计开展疫情防控、普法宣传、问题处置、服务工作4700余次,帮助市民解决难题113件。通过“主动式”的服务,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“执法蓝”的温暖,获得了较好的评价。

二是管理有精度。在各类专项行动中,靶向精准持续发力,累计排查六小行业548家,督促问题整改率达95%以上,排查校外培训机构123家,发现各类安全隐患98个,均已完成整改,走访长租公寓中介机构112家,未发现中高风险企业和使用“资金贷”平台现象。通过细致的摸底排查,有效的助推了县里中心工作的快速开展,还为下一步有针对性推进相关工作提供了扎实的基础。

三是执法有力度。在强化宣传引导的同时,针对群众投诉举报较多的,巡查过程中遇到管理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,例如居民小区内反复出现的破坏绿化、公共区域堆物、违法装修、违规养犬、垃圾不分类等行为进行执法查处,运用强制手段达到震慑效果,累计办理相关领域案件192起。

三、下一步设想

一是进一步理清工作职责。要细化梳理职能部门和镇(街道)、服务管理和执法的边界,明晰执法队员、协管队员工作职能清单和责任事项,推动一线下沉治理力量智慧高效。

二是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。要整合公安、交警、消防、建设、卫生健康、市场监管、农业农村、综合执法等部门与街道、社区力量,形成合力,组建联勤执法队伍,将执法力量下沉至小区,提高小区治理能力。

三是进一步强化物业管理。要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考核作用。同时,还要建立健全“发现、处置、查处”三位一体的快速处置机制,通过进一步明确小区物业和网格工作职责,强化小区物业主体责任和网格巡查责任落实,确保违法违规行为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。

打印本页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