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
> 工作动态 > 执法动态

海宁市探索“一支队伍”融合执法治理打造共富宜居社会


发布时间:2022-09-30 17:29作者:海宁市局信息来源:市综合执法局浏览次数:

海宁市深入实施“一支队伍管执法”工作,以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为核心,在事项、人力、效能上深度融合行政执法与社会治理,真正打破原有“围墙”内外资源整合壁垒,将法治触角延伸到村社、网格以及居民,破解“看得见、管不着”的痼疾,释放“大综合一体化”行政执法改革红利,着力打造执法治理融合县域样板。该市被嘉兴确定为“村社吹哨、队伍报到”机制试点单位,纳入现代社区建设重点任务,相关做法被嘉兴日报、浙江法制、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刊登。

科学设置执法和治理清单。海宁市全面调研群众需求和基层治理难点,梳理行政执法和基层治理中高频、多发事项,形成涵盖生态保护、养犬管理、市场监管等6大方面16项的“一站式清单”,制成清单张挂于社区,指导村社精准实施管理和服务,提高问题发现及处置能力。同时赋予村社“吹哨权”,充分统筹执法资源,及时有效处置问题或提供普法服务,让村社成为乡镇执法的“神经末梢”、“前沿哨站”。今年通过基层网格已处置咨询、问题、矛盾1200余条,通过筛选高频、多发案件信息,组织开展“综合查一次”320余次,努力将基层细事办成为民便民的好事。

调动释放执法与治理资源。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最重要的人力资源,海宁市按照“1+1+X”的思路,建好一支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,配强一支网格员队伍,整合镇街专业部门、公益律师、志愿者等X种力量。将执法队员下沉至村社,担任村社党组织副书记或者主任助理,负责日常指挥、协调、管理工作,真正发挥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的引领带动功能。实施优秀执法人员双向推荐机制,对符合条件的人员,编制所在单位和属地镇街均可推荐晋升,激发了队伍活力。为网格员提供法制培训,为违法劝阻、说理进行指导,为典型违法加强执法支撑,协助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,同时抑制“乱吹哨、随意吹哨”的问题。

创新实施执法与治理机制。海宁市创新推行“村社吹哨、队伍报到”机制,构建“村社-镇(街)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-市综合行政执法委员”三级商议机制,将70%的矛盾就地化解在村社,20%的问题由镇(街)综合行政执法队依法处置解决,10%的难题由市镇两级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协商破解,并由综合行政执法队增强上传下达作用,最大程度实现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”的基本目标。该机制实行以后,提升管理处置效率20%以上,有利于破解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”的制度困境,和“村社工作人员两头跑,群众依然不说好”的现实压力。

打印本页关闭窗口